很多宝爸宝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苦恼:为什么宝宝什么东西都要放到嘴巴里咬?为什么宝宝只玩汽车玩具,其他玩具不玩?为什么宝宝会莫名地大笑…?其实,正常发育儿童也会出现这些重复性行为。但随着年龄增长,正常发育儿童的重复性行为会降低。如果随着年龄增长这些重复性行为没有降低,反而加重,或者还出现其他固定又无意义的重复性行为,我们就把它叫做刻板行为。如果孩子存在刻板行为,并伴随着语言发育迟缓、社会交流受限、感觉异常等等,就要警惕是否患有自闭症,及时到医院就诊。今天,一起认识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主要分为四大类
1
刻板动作
经常看自己的手或者抬头看灯、看天空
经常把玩自己的双手,双手在眼前做一些奇怪的动作
经常转圈圈而不感到头晕
安坐能力差,在座位上经常扭动身体
总是在一个地方来回跑
爱斜眼看事物
爱踮着脚尖走路
接触任何东西都要咬一咬或者舔一舔或者嗅一嗅
爱开关灯、按冲水马桶按键等
爱打人,或者打头自伤等等

2
刻板规则
将玩具排成一排,玩具玩法单一、兴趣狭隘
走路一定要走一条路线
一点要将物品放置在某处
讲故事只讲一个
数数必须从1数到10,不能从中打断

3
刻板语言
简单的如重复同样一句话(类似自言自语)
唱同一首歌,或者广告词
仿说为主,缺少主动语言
4
刻板思维
偏爱文字、字母、数字等等
对汽车标志、空调、电视等标志、二维码、条形码等很有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刻板行为呢?
自闭症孩子刻板行为产生及维持,确切原因目前未明,已有的研究认为个体的心理、生理因素及社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它的发生。就刻板言语而言,有研究显示,刻板言语所带来的感官刺激是被试者言语刻板行为持续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孩子有刻板行为,该怎么干预呢?可以尝试以下干预措施:
1、前事控制
就是指在刻板行为发生之前所运用的方法。例如刺激控制:一般会给孩子两种刺激,
比如给予“蓝色卡片”可以允许孩子出现刻板行为,但给予“红色卡片”不可以出现刻板行为;或是提供替代活动和刺激的方法:如持续的重复无意义发声行为给儿童带来了听觉上的刺激,则我们可以提供音乐来防止刻板发声的行为。

1、积极干预
对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是指在刻板行为发生之时,所采取的应对方法。例如当一名儿童出现刻板言语时,立即呼唤儿童名字并向儿童提问,如“你叫什么?”或要求儿童执行相应指令,如“把手举高高”等,以阻断刻板行为的继续发生。
刻板行为会对自闭症儿童各项技能的发展造成阻碍,对刻板行为的干预应越早开始越好,若持续到成人阶段,刻板行为往往已经发展成为固定的行为模式,此时干预起来难度更大。
注:【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与本号邮箱地址:673668023@qq.com 联系,,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等)为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亦不代表广西自闭症康复协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