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不干预,长大后会怎样?会越来越严重吗?

自闭症孩子不干预会怎样?

自闭症孩子不干预,长大后会怎样?会越来越严重吗?

如果不给自闭症孩子干预,任由“天然发展”,孩子会怎么样呢?

关于这一点,家长们也有各自的看法。

有非常坚定走干预路线的家长认为:

“干预肯定比不干预好,科学的干预肯定比胡乱干预要好。”

自闭症孩子不干预,长大后会怎样?会越来越严重吗?

也有经验派家长认为:

“不能守株待兔,经典性自闭症经过多年干预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我们花了至少五年才真正开始能让孩子单独混孩子堆了。”

也有疑惑型家长表示提问:

“自闭症孩子干预真的会比不干预好吗?”

我们其实可以反向来探讨这个问题,经过干预的自闭症孩子会有什么变化?或许心中就会有了答案。

先来说说影响自闭症干预的一些“过程因素”,就干预本身来说,好比一场大规模的马拉松比赛,出发时千军万马,中途上会有人纷纷掉队。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训练,开始时劲头十足,但因缺乏马拉松长跑的坚韧耐力致使半途而废,坠入了“消极养护”。有的孩子还不满10岁,家长就放弃了教育训练。

这其中决定干预效果的因素非常多,所以孩子的干预效果如何,到底值不值得干预,都是不能妄下断论的,邹小兵主编书籍《与你同行》中就指出:

大家可能从很多途径了解到,很多的专家认为,自闭症是终生性疾病,是不能治愈的。

如果从生物学异常的角度来看,也许这是对的。不仅是自闭症,大多数的发育行为疾病,例如多动症、学习障碍等疾病也被认为是不可以治息的,即相关的障碍终生存在。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 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就不是了。

如果某个人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正常人,如果他(她)成年后除了可以独立生活、工作,甚至还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可以结婚育子,那就可以认为与普通人无异。

事实上,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生动的例子都告诉我们,自闭症儿童可以拥有正常的人生。自闭症儿童经过干预和训练,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一、我们可以对自闭症孩子有哪些期待

通过干预达到家长心中的一些理想状态的案例其实很多,在一些自闭症贴吧,也看到过家长说,再不济,至少孩子通过干预学会了喊爸爸妈妈,当然如果进攻干预孩子还没任何改变,那可能家长需要思考,是不是入错了坑,被骗了之类。

家长对孩子总是抱着很多期待,所以才想要改变现状,给予孩子干预,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按照轻重程度,根据大量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对于自闭症孩子他们将来的生活状态,我们大致可以预想有以下几种情况(程度):

1、成年后可以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

像正常人一 样生活,但是可能在交往、智力、行为等方面有些与众不同或特别,但是不影响其独立性,少数人甚至有特殊能力,可能对社会做出重要贡献。这个目标的实现难度不小。

但是家庭一医生-机构社会 -政府应该不断努力, 提高这部分儿童的比例!

2、成年后需要一定(轻微)的帮助和庇护,基本能够独立生活、学习、工作

但是在具体求取时他们可能需要一定的关照庞护或社会的支持,通常从事某些特定的工作,例如图书馆管理员、仓库保管员、软件设计师、电脑编程员。这些工作通常不被重视,但他们可以完成得很好。他们可以完全生活自理,自由出入各种场合,由于社交缺陷可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

3、成年后需要明确的保护或者帮助

他们可能需要在别人看护的条件下从事某些特定的社会福利性的工作,在熟悉的环境中可以自由活动。

例如在庇护工厂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获得福利性的报酬。这些工作的获得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水平有关。这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大力推动的工作。相当一大批自闭症人士将来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4、可以在家庭环境下生活自理,并在一定社区范围内走动

他们可以自已独立完成各项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活动,但是可能不具备外出工作能力,外出活动也需要他人看护才能保障安全。

这是大部分自闭症患儿都可以达到的能力范畴,即使是严重个案,家长没有能力和时间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干预。

但是本着一个平常心,多加关爱,多给予理解和支持,以居家生活自理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不难实现。

5、生活不能自理

他们在生活自理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都需要不同程的照料,属于严重的残疾。这些孩子将是家庭和社会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我们应该尽力避免。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病情严重,尤其是智力障碍;对于患儿没有实施干预;干预过程中存在错误的做法打骂教育,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造成压力过大。

所以,选择干预,选择正确的干预道路,其实也是对孩子人生的一种负责。

自闭症孩子不干预,长大后会怎样?会越来越严重吗?

二、选择干预,是对孩子生命意义的尊重

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父母帮助他绘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言而喻,虽然说教育是可以讲效益的,但是,却不可以用功利主义的天平来判断教育的价值。

我们对自闭症的孩子,全力以赴地投入康复训练,更主要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生命意义的尊重,出于对孩子人生质量的重视,出于为人父母的责任。

消极养护实际上是对教育的放弃。孩子从出生开始,尽管他的原初水平不同,都有权接受教育。父母有责任让他成为一个社会人,这里涉及对人的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权利和人生质量的理解问题。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自闭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好的方向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

否则听之任之,自闭症儿童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而这种自闭的状态,很多父母却不知缘由。关于这点,曾在关于自闭症的纪录片里看到,一位自闭症父母,是个70多岁老人,她只希望自己的自闭症孩子好好呆在机构便好,不惹事便好,但是当机构老师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处去表演,孩子非常开心。

当老人看到自己孩子有了更多生活方式,不再只是单纯的吃饭睡觉时,内心也充满了满足感。

这种满足可以同时满足孩子和家长,尝试一下又何尝不可,如果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是一个如同动物的自然人,这种动物式的快乐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自闭症儿童通过教育训练,虽然不能完全康复,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就是对孩子人生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这不是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

所以,对自闭症儿童在教育上尽力而为,这是父母们天赋的责任,也是具有价值的一种选择。

注:【本文转载自https://www.sohu.com/a/473604907_120959849,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673668023@qq.com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等)为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亦不代表广西自闭症康复协会立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6月28日 上午10:16
下一篇 2021年6月28日 下午4: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