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99%的家长都会忽略的自闭症干预误区 

当得知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时候,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感到无助和痛苦,为了让孩子能够早日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正常的生活融入社会,家长朋友们往往会操之过急,反而陷入一些自闭症干预的误区!

01

纠结于诊断结果

近半的家庭会花超过一年时间对孩子进行反复诊断,因为接受诊断结果是一件需要极大心理承受力的事情。但我们通常建议父母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尽早干预,甚至不必等到诊断,因为自闭症以及发育迟缓的黄金干预年龄为2-6岁,适宜干预年龄为2-12岁。

要清晰认识诊断的目的只是为了做一个分类,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各项技能的当前水平,只要技能水平达到同龄儿童了也就是脱离了诊断标准。

注意了!99%的家长都会忽略的自闭症干预误区 

02

忽略家庭干预

很多家长以为在干预机构中训练就可以了,回家之后就不用再进行训练了,其实并不是,家庭干预在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长在与孩子的长期相处中,了解孩子的特点和障碍,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育过程中也容易和孩子建立配合关系,如果有科学的干预方法做引导,易于发挥干预效果。

注意了!99%的家长都会忽略的自闭症干预误区 

03

注重认知语言,忽略社交

部分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业,因为孩子的功课在学校跟不上而焦虑不已,却忽略了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本来就是弱点的社交技能,以至于孩子到了十几岁还不知道如何进行基本的社交,比如如何维持眼神,如何引起别人注意,如何开始话题,如何维持几轮对话等等。

04

问题行为处理不当

家长在处理孩子行为问题时有几个常见的误区。

第一,发现问题很难处理于是就暂时搁置,希望随着时间问题行为自然消退,但实际上,如果造成问题行为的原因不变,时间越长越难改变。

第二,刚刚实施干预方案的时候发现情况更糟了,以为处理方式错误,于是停止,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第三,断断续续干预,这个极其危险,可能造成问题行为越来越严重,因为问题行为被间隔强化了。

第四,没有仔细找到问题行为的原因就随意干预,有时候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确实不是一下就能看出来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详细做判断,在仔细记录和研究行为之前随意下结论并进行干预经常导致无效。

注意了!99%的家长都会忽略的自闭症干预误区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问题行为都有其真正的原因,不要因为还没有发现原因就随意判断为想象中的原因。

05

过于宠溺孩子

由于孩子的特殊性,很多父母尤其是祖父母会在潜意识中对孩子产生负罪感,总想补偿孩子一些什么,外在表现为对孩子的过分宠溺。但是,结果通常不容乐观。

第一是因为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本来就高发,宠溺会进一步加重问题行为,导致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更加困难。

第二是直接影响到了亲子关系,和家长所担心的对孩子严格要求会破坏亲子关系不同,临床观察中可以发现,建立规则反而会促进孩子对于家长真正的喜爱,因为规则让孩子明白世界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随意变化,从而建立了安全感,对于帮助他建立规则的人产生了带有尊敬的依恋感。

好父母的真正含义不是对孩子有求必应,而是帮助孩子获得他真正需要的东西。

06

认为“融合教育越早越好”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关心孩子的融合教育问题,而这也是经常产生最大问题的部分。

所有早期干预的最终目的都是将孩子送入普通学校,但是并非越早进行融合越好,也不是每个孩子最终都能去普通学校的。

去不去融合,什么时候融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来安排,在这一点上专业领域内有很好的科学建议,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父母融合心切经常做出并不适合孩子甚至反向的结果。

许多并没有准备好的孩子进入融合环境中,实际上非但不会“和正常孩子待久了就会好了”,反而会因为环境中过大的压力和负面的社交体验而越来越不好。

即使孩子没有明显的不适,自闭症孩子因为缺乏观察模仿他人的能力,因此没有办法进行自然而然的学习,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宝贵干预时间。

注:【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与本号邮箱地址:673668023@qq.com 联系,,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等)为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亦不代表广西自闭症康复协会立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8月5日 下午4:59
下一篇 2022年8月5日 下午5: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