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闭症孩子的自控能力

如何培养自闭症孩子的自控能力

图片来源:pixabay

不管是自闭症孩子还是普通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肯听从大人的要求,即便他有语言,能听懂,也总是表现得不顺从。他们不肯停下他们喜欢的活动,不肯遵循安全、家庭常规、礼貌和其他方面的规则; 抵不住各种诱惑,尤其是好吃的。如果不阻止,他每天能吃掉半个甜点柜台,你跟他讲道理根本没用。不管何种场合他们都不能控制自己奔向美食的冲动,幼儿园分发的食物到手一秒就进肚了,然后趁老师不注意偷袭食物架上的;或者趁人没防备把人家的鸡腿夹自己碗里。看见自己的喜欢吃的一秒都等不了,一个箭步从队伍最末冲到最前,老师说不可以插队,立马情绪爆发,一屁股坐地上哇哇大哭……

如果说普通孩子的自控力很难培养,那我们这些自闭症谱系、迟缓的孩子那是升级版的难培养,毕竟普通孩子的大脑没有发育障碍,思维深度和灵活度对远远优于谱系孩子。我们这些差异孩子在延迟满足、控制自己方面更是难上加难。控制不住自己是正常的。我们一遍又一遍的提醒,他们仍然好像没听见一样。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来硬的,然后孩子的情绪爆发了,接着我们也开始崩溃了……为什么我们总是陷入这样的死循环?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

01场景

晚饭准备好了,妈妈喊小西来吃饭。小西正在玩他最喜欢的积木,他还没有完全搭好他想要的造型。所以,他没有理会妈妈的要求。两分钟后,妈妈已经把饭全部端上了饭桌,妈妈再次提醒小西洗手、吃饭。小西再次选择忽视妈妈的要求,因为此时此刻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不是吃饭,而是搭积木。

这样的情形发生了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要么就是小西迟迟不来吃饭,要么,就是吃饭中间磨磨蹭蹭。所以,在此之前的几天,爸爸、妈妈和小西一起讨论,吃饭要吃多久是合适的。爸爸妈妈认为半个小时比较好,小西觉得他需要一个小时,因为他吃得比较慢,餐具用得也不熟练。爸爸妈妈同意了他的要求,只要在饭摆上餐桌后一个小时内吃完就可以。一个小时后,即使没吃完,也不能再吃了。小西同意了。

但是之后,小西并没有努力去遵守这个大家一起制定的规则。今晚又是这样。妈妈提醒了几次,小西仍然没有来吃饭。于是,爸爸妈妈先吃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把饭撤走了。过了一会儿,小西的积木搭好了,他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他想吃饭了。

他走到餐桌边,看着收拾干净的餐桌说:“妈妈,我想吃饭。”

妈妈说:“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现在没饭吃了。”

小西很生气地说:“可是我想吃饭。”

“可是一个小时已经到了,我提醒过你的,是你自己不来吃的。”

“不,我就要吃。”

“不行。”

“那我喝个牛奶。”(牛奶是小西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每天都要喝。)

“错过了吃饭的时间,什么都不可以吃了。”

“可是我每天都要喝牛奶的。”

“今天不行。”

“我自己拿。”小西自己拿了一个牛奶。

妈妈把牛奶抢过来,并严厉地说:“不可以喝!吃东西的时间已经到了!”

小西一边哭,一边愤怒地将拳头砸向了妈妈。

“不能打人!”妈妈也生气了。

但是小西并没有停下来,他觉得他喝不到牛奶都是因为妈妈,此时他讨厌妈妈。妈妈因为小西不吃饭已经窝了一肚子火,此时因为小西的情绪失控而更加生气。她自己都自顾不暇,根本不可能去安抚小西的情绪。小西没有得到爱的反馈和正向的鼓励,将事件归因为妈妈的错,这样的情形还会再次出现。

在这个案例中,小西要从搭积木的活动中转移到吃饭的活动中,本质上是从一个有诱惑力的刺激转移到一个吸引力不那么强的刺激上(尤其是,当他还不感觉到饿的时候,这种刺激就更加没有吸引力),这需要自我控制能力。显然,小西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这也是所有谱系孩子的一个短板。自我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到他能否很好地遵守学校常规。融入学校的集体学习和生活中,一直是我们谱系家长短期内最强烈的愿望。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02什么是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抑制冲动、克服消极情绪、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行为的能力。换句话,抵制诱惑的能力,或者叫意志力培养也可以。自我控制能力受自我觉知的影响。与神经、心理、认知、理解、规则意识的强弱等都不同程度有关系。也就是说,要实现自我控制,孩子必须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能指导自己行为的人。他还需要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总是能想起大人的要求,并且理解这些要求背后的原因、发自内心的认同这些要求,同时按照要求行事。可以说,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社会性发展和情绪控制的基础能力,只有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好了,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人。俗话讲,“抵得住诱惑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上人”也是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和价值!

0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呢?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第一、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

大脑进化几百万年来,大部分的脑专家都认为其整体容量是相对不变的,变化的是大脑皮层的褶皱程度。

比如,一个人总是花大量时间学数学,哪怕这个人已经成年,大脑也会越来越擅长数学。如果你让他每天很忧虑,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忧虑。同样,如果你让他很专注,这个人就会越来越专注……

通过一定的刻意练习,大脑与之相对应的某些区域的密度就会变大、会聚集更多的灰质。比如,一个表演杂技的人,他大脑中追踪物体的区域会聚焦更多的灰质。

如果你每天刻意和孩子玩与记忆力有关的游戏,而且孩子玩得又很开心,那么孩子大脑控制记忆和注意的部分也会聚更多的灰质。

你可以根据目前孩子面临的各种比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再结合孩子的生活场景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刻意练习。

通过刻意练习重塑大脑,让大脑变成调试良好的意志力机器。比如,仅仅是经常给孩子复盘、反醒等深度安静思考这一个办法,就会有更多血液流进“前额皮质”。

再比如,孩子在外经常抢别人的东西,那在居家的时候,你可以刻意和他进行有类似元素的玩法,通过转换不同角色的体验来让他学会等待、商量、征求意见等社交技能,慢慢学会控制自己……

除上述的方法外,平时可以多和孩子玩一些需要抑制自己冲动的游戏,比如,大西瓜小西瓜,比赛谁能坐着一动不动,红灯停绿灯行等等。这些游戏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抑制能力,提高注意力。游戏不需要太复杂,也不要总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孩子开心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提高能力,强制孩子玩,结果适得其反。

第二、温和地教养,敏感地回应

温和而敏感的养育方式几乎是孩子向前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动力来源,如果缺少了这个动力,任何方法都只是花拳绣腿,流于表面。

我们一再强调建立亲子关系,要尊重,要接纳,要理解。(都快成复读机了)为什么?只有你接纳了,尊重了,你才能做到温和。

你心里有怨气,即便表面强装温和,也显得不自然,孩子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你也许会说,他们的思维方式太过奇特,我实在理解不了。做不到啊?怎么办?

如果你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有的家长天赋异禀,只凭直觉就能以科学的方式养育孩子);如果你还没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孩子;如果你没有阅读过儿童和谱系儿童相关的心理学书籍,做不到很正常。

此时,不要强求自己去理解,你只需要知道,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再次面对以前让自己情绪失控的场面,心里默默地说,孩子,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样,但是我知道你很孤独,你很弱小,你需要我帮助你,需要我牵着你的手走进一个你觉得充满混乱和危险的世界。

一旦心生怜悯,你看到的永远是一个需要你帮助的弱小的孩子,而不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

除了温和,我们还要做到对孩子的回应敏感。敏感到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都知道他需要什么、我们此时应该怎么回应他满足他的需求。一旦他的需求总是能从你这里得到满足,你们的亲子关系也就稳固了。他也会更加愿意听从你的要求,自我控制能力会更强。这种敏感,需要你非常地了解孩子,不管是在游戏中,日常生活中,还是对话中,都要敏锐地捕捉到他内心的想法,尽量给予满足。

第三、善用提醒

1)进行下一个活动时,提前提醒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正追剧追得正嗨的时候,一个朋友打电话约你去爬山,需要即刻出发。尽管你平时也喜欢爬山,但是此刻,你觉得朋友的电话来的真不是时候,为了友谊的小船不翻,你答应和他一起去。但是此刻的你不仅对爬山没有了往日的兴致,心里可能还会埋怨朋友几句。

相反,如果朋友打电话告诉你,一个小时后出发,你对之后发生的事有一个预期,又不需要你立马中断你正沉迷的事情。你就不会有上面的那么多负面情绪。

如果孩子正在进行他喜欢的活动,你要提前告知,他可以玩多久,之后要干什么?最好在下一个活动开始前的几分钟提醒一次或多次(这个次数自己掌握,有的孩子希望你多提醒几次,有的可能一次就够了,提醒多了反而厌烦)。

注意,多次提醒,不是反复说,而是在不同的时间提醒,比如活动开始前十分钟一次,五分钟一次,两分钟一次。时间到了,要温和而坚定地让孩子进入到下一个活动,如果孩子能够不带情绪地听从你的指令,请给予即时的肯定和鼓励。

2)经常提醒

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他们记忆规则的能力有限,常常把大人说的话抛诸脑后。不光是谱系孩子,NT孩子也经常会这样。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这样教训孩子,我说过多少次了,不可以……为什么总是记不住?你就是故意的。

这实在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误解。他们真的记不住,绝对不是故意的。在孩子需要遵守规则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提醒,尤其是在孩子自控力很弱的时候,我们提醒的频率要更高。

在察觉孩子有可能要违反规则的时候,立刻提醒。这里又需要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保持敏感。

通常,事前提醒预防要比事后阻止教育效果要好。因为,如果你能预测孩子的行为,并及时提醒,孩子在你的提醒下,想起了应该遵守的规则,并愿意遵守,他会得到一个正向的反馈(赞许)。反之,他可能因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从而产生自己做不到的无力感。

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带孩子到博物馆,我们希望孩子不乱跑,不大喊大叫。我们可以在进入博物馆之前先和孩子约定好。最好是设定一个手势,比如食指点手心是停下,食指放嘴上是安静。(这样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是在做游戏,既可以达到提醒的目的,也可以去掉说教的意味)

进入博物馆后,如果孩子在五分钟或者十分钟之内做得很好,及时表扬。(这里的时间,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如果一般情况他们坚持一分钟,那就在一分钟前给与强化,如果他能坚持五分钟,那就在五分钟前强化。)

如果因为其他原因,比如看到了好玩的东西突然兴奋地大叫,用手势提醒。孩子按手势要求做到后,及时给与肯定。在参观结束后,对孩子的表现进行总结,给与大大的肯定和鼓励。

如果孩子对听觉方面的提醒不是很敏感的话,也可以用一些视觉提醒的工具,比如卡片、手势等进行提醒。听觉提醒也可以多样,除了父母的口头语言,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儿歌、旋律等等。不管是哪种方式,一定要尽量让孩子觉得没有压力,不是被强制的。

第四、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儿童发展的具有整体性,某一个方面的发展一定不会单独发生,一定会受其他方面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和注意力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一个喜欢的活动转移到一个一般喜欢或不太喜欢的活动中来,需要用到执行注意力。语言的发展,可以让孩子用语言记住成人的要求和期望,做到延迟满足。所以,要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一定要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这里要注意一点——规则的制定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循序渐进。由于谱系孩子的特殊性,我们不能一开始就制定很多规则要求他去遵守。而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先从最重要的(比如,涉及人身安全的规则)开始,制定符合孩子认知和语言发展的规则。

回到文章开头的案例,你觉得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不陷入情绪战争的循环中?欢迎给我们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说点儿题外话,很多家长希望自己一上来就能实操,所以,一看到讲理论的就绕道走了。但是实操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去看别人成功的经验,通常会看这位爸爸或妈妈做了什么,有没有仔细想过他们做这些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如果你只是依样画葫芦般地照抄作业,而对背后的原理一无所知,同样的做法,人家成功了,你未必会成功。以游戏为例,你从别的家长或专家那里学了一个游戏,回家和自己的孩子玩。结果孩子兴致寥寥,根本不搭理你。你很困惑,为啥玩不起来呢?

这里涉及到很多问题,你的亲子关系建立起来了吗? 之前你和孩子玩都是快乐的体验吗?你的孩子是否喜欢这种类型的游戏?你的带入方式是否对他的胃口?你的语气、动作、表情是否到位?很多的方法,源于你对孩子的深度了解,源于你对儿童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你可以去听去看别人成功的经验,但是你更要思考,他们为何成功?他们成功的共性在哪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啰里啰唆讲概念,讲原理,讲自我成长的原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正在读文的你,为了我们的孩子,努力找到干预方法的源头。

注:【原文链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与本号邮箱地址:673668023@qq.com 联系,,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视频等)为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亦不代表广西自闭症康复协会立场。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12月21日 下午3:58
下一篇 2021年12月21日 下午4:1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